扁桃体癌放疗后颏下肿怎么办?如何治疗?扁桃体癌放疗后出现颏下肿胀,是放疗过程中常见的局部反应之一。其成因与放射线对淋巴管、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密切相关,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、局部炎症反应及组织水肿。
中医认为,放疗属“火热毒邪”范畴,易耗伤人体津液,导致气血运行不畅、痰瘀互结。颏下肿胀的病机可概括为“热毒蕴结、痰瘀阻滞”,治疗需以清热解毒、活血化瘀、利水消肿为核心原则。通过中药内服与外敷结合,可针对性改善局部症状并调节全身状态。
在中药内服方面,常用方剂多以清热解毒、活血化瘀为主。例如,黄连解毒汤加减方中,黄连、黄芩、黄柏可清三焦火毒,金银花、连翘增强清热解毒之力,丹参、赤芍活血化瘀,促进局部血液循环。对于痰瘀互结型患者,可加用浙贝母、夏枯草化痰散结,土茯苓、薏苡仁利水渗湿,减轻水肿。若伴有口干、舌红等阴虚症状,可配伍石斛、玉竹滋阴润燥,平衡体内阴阳。
中药外敷则通过局部作用,直接缓解肿胀与疼痛。常用外敷方剂如芙蓉花、大黄、冰片研末调敷,可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。外敷时需注意皮肤反应,避免过敏或破损,每日更换1次,连续使用7-10天可见效。
展开剩余73%中医抗癌的优势体现在整体调理与个体化治疗上。其一,中医注重“扶正祛邪”,通过调节气血、脏腑功能,增强机体免疫力,减少放疗副作用。其二,辨证施治可针对患者体质与症状差异,灵活调整方剂。例如,对热毒炽盛型患者,加重清热解毒药物剂量;对痰瘀互结型患者,增加化痰散结药物比例。其三,中药多成分协同作用,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、促进凋亡,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。
在治疗过程中,患者需保持清淡饮食,避免辛辣、刺激性食物加重局部炎症。可多食用冬瓜、薏苡仁等利水消肿的食物,辅助中药治疗。同时,注意口腔卫生,避免感染,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。
中医采取“祛邪扶正”的论治策略,针对病邪局限,采取根治性手术或放疗“祛邪”,以补益气血或健脾补肾为主要治法,促进放疗后快速康复,减少复发。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建院以来,始终以救死扶伤、关爱生命为宗旨,以“愿天下苍生无癌痛”为理想,是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袁氏中医肿瘤疗法”保护单位、“郑州袁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学术流派”建设单位、“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工作室”项目首批唯一中医肿瘤医院,专注在袁希福“三联平衡”理论指导下开展中医防癌抗癌,为早、中、晚期不同阶段的癌症患者提供中医系统方案,健康指导,以期达到让中医抗癌造福世人的使命,累计诊疗患者超20万人次。
非遗“袁氏中医肿瘤疗法”始于嘉庆辛酉年(公元1801年),传承距今已历八代两百余年,凝聚着袁氏中医世家历代先祖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。在袁氏先祖历代承传的珍贵秘本《袁世医方》中,详细记载了“袁氏中医肿瘤疗法”的核心理论与用药精髓。涵盖中医内、外、妇、儿各科,以及实践临床的大量内外治方药、制作技艺,剂型包括汤、丸、散、膏、丹,以及药酒、药膳、药茶、药醋、药粥、药饼等食疗方,多达190余首,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。
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治疗扁桃体癌真实案例分享:
赵某某,扁桃体癌,2018年7月18日
2018年初患者因牙痛确诊左扁桃体癌,手术后,身体状态不佳,听朋友介绍转寻中医治疗,2018年7月18日就诊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,初诊时赵师傅,精神差、面色萎黄无华,体重下降(196斤→180斤),体虚乏力,小腿肚及腰骶部疼痛;腹泻一晚7~8次,术后声音还哑了。好在这些症状都在后续的中药治疗中得到了改善,病情趋于稳定。2021年3月28日的报告显示一切正常。2021年4月22日复诊时,赵师傅的近况依然很好,他说:“当年因病,工作被劝退了,现在和朋友一起做点生意,还不错。生活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,一如既往。”近期2023年4月18日回访,表示情况维持还可以。2023年7月3日患者看到袁希福老中医坐诊,前去复诊,并再次介绍病人。
中医通过整体调理与辨证施治,为扁桃体癌放疗后颏下肿胀患者提供了安全、有效的治疗方案。其独特优势不仅在于缓解局部症状,更在于调节全身状态,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。在治疗过程中,需严格遵循医嘱,合理用药,以达到最佳疗效。
发布于:河南省配资专业炒股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